作者: 朱万峰 时玉亮 王好勇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月第1版
ISBN: 978-7-5104-6137-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今中国是一一个“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一理论在创新, 制度在创新,管理在创新,文化在创新,产业更在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近年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城乡- -体化、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国家公园等都是近年来旅游界的热词,把这些热词吃透嚼烂糅合重组为一个新的旅游形态 ,无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荷兰、日本、德国、马来西亚等多年前都有自己的农业公园,但是,我国对“中国农业公园”研究与实践还刚起步,在探索村域发展路径的同时,依据发展经济学理论,结合村域经济发展遇到的一些问题,从农业的生产到田园景观再到乡村生活的要素聚集,从农村环境的打造到田园生活的展示再到乡土文化的传承等,围绕“三农”创新发展,“中国农业公园”作为项全新课题,还处在一个发展探索期。
《旅游导向的中国农业公园发展研究》一书的主要理念是强调以原住民“原乡”生活方式为核心吸引点,以有机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品为利益点,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活化点。以旅游产业为导向,以本土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现代化农业生产、乡居化的特色民宿等为着力点,探索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六产”聚集区。开启乡村旅游的4.0时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机契合。旅游导向的农业公园还是大众旅游,自驾旅居生活方式的时代产物,是“双+”“双创”的时代需求,是解决“我国城镇化路上‘三农’ 问题”的有效路径,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升级版及综合体,是区域特色经济的有效体现,是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没有围墙的农耕文化展览馆”,是都市人的“第三空间”,是中国农民“第三次创业”的绿色平台。
本书中,系统研究了农业公园的起源、概念内涵及主要功能等基础理论,并认真梳理农业公园相关利好政策,明晰了中国农业公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背景。在全面回顾国内外农业公园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深入分析对比国内外农业公园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借鉴国外农业公园的成功经验。以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进4.0时代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大众旅游时代农旅产业转型、满足“4.5+2.5"休闲生活方式、助力“双创”与精准扶贫等为发展动力,重点探讨了“旅游导向”的中国农业公园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并提出四大类九种发展模式和六大发展路径。
编者借鉴了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等机构提出的“中国农业公园”相关建设标准以及我国农业公园的发展现状,根据多年对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成果,充分结合农业公园的特点,提炼出顶层战略模块、基础条件分析、核心创意、产业要素与保障体系四大模块,对原体系和标准进行了研究性丰富。
考虑到农业公园是-种具有特殊旅游活动规律的旅游景区,本书围绕农业公园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结合“互联网+”、 全域旅游等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农业公园的经营模式和管理体系。最后就现阶段农业公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后期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区域发展背景、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对旅游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对于我国农业公园进一步 提升和规范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农业公园具有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种功能,在产业方面也呈现出农业、旅游业、加工业、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基于国家发展战略,该书从旅游的角度对中国农业公园的未来实践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契合了全域旅游的大背景和新要求,进-步阐述了中国农业公园的功能,通过调研比较,将具有特色的规划案例作为拟选的“中国农业公园”样本收人其中,从规划与实践的角度对中国农业公园进行了诠释,特别是对中国农业公园在乡村旅游实践方面的品牌建设、营销、管理和前景分析等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值得同行学习与借鉴。
本书可为从事区域经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规划研究、农业园区投资的企业家、政府领导、科研人员、学生等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乡村美则中国美,乡村富则中国富,乡村强则中国强,愿“中国农业公园”发展越来越好!愿“旅游导向的中国农业公园”越来越有市场竞争力!